首页
搜索 搜索
快讯 >

大咖说|杨川源:把水浇到基层的根上去

2023-07-12 07:09:41 华声在线


(资料图片)

(2023 中国新媒体大会“强‘四力’ 促深融”专题培训班现场。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)

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记者 于淼

7月11日,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“强‘四力’ 促深融”专题培训班在长沙举行,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、高级记者杨川源围绕如何更好地扎根基层、做好新闻,带来题为《蹲出好新闻》的专题授课,并接受记者专访。

“蹲点是优秀新闻作品的源头。”杨川源用心用情践行“四力”,常年扎根基层,摸索出电视新闻“深蹲法”,建立蹲点工作室,创新探索省市县联动的融媒“双循环”体系模式。因业绩突出,她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,获中宣部“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”、浙江省政府个人二等功等多项荣誉。先后60余次获浙江省新闻奖,9次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奖。其中,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。

(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、高级记者杨川源讲课。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)

杨川源结合《“并村”之后》《陈立群的最后一次家访:即使拄着拐杖也要来关心台江的教育》等获奖作品采写经历谈到,好的新闻作品应该“从思考中来、从过程中来、从情感中来”。

杨川源认为,要做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,必须以时间换空间,长期蹲在一个点上,才能够有观察,才能找视角,才能找到共鸣。在授课现场,杨川源讲述自己与团队沉到基层的经历,提出要蹲下去挖深井、不挖浅坑,“蹲的是方法、态度、作风、能量”,把自身的水真正浇到基层的根上,才会生产出有传播力的新闻报道。

面对当下新闻生产周期不断缩短的现状,杨川源提出,记者更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基层的观察当中,对蹲点现场有更加完整深入的认识,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内容。“在融媒体传播背景下,深度且具有传播力的内容,其实都是要更加贴合老百姓实际需求的产出。”新闻工作者要用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,成为生活和职业的观察者。

“我们要把每一条片子拍好,每一次都传播到老百姓的心中。”杨川源表示,时代不一样,面对的困难也不一样,但记者要敢于去做承担者,蹲到基层去,不断推演,不断体会,不断思考,推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