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岁辍学少年为上电视,堵截记者、尾随汽车、狂发短信...
酷玩实验室作品
(资料图)
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
微信ID:coollabs
要说近期大家所能看到最励志的故事,那肯定是桂海潮乘神舟十六登天这个故事了。
网上关于桂海潮的讨论有很多,但我最喜欢的一句评价是:
脖子以上是孔明,脖子以下是吕布。
因为要想入选航天员,选拔时,得进行6个g超重测试,最后还得扛过8个g...并且要熬过72小时的睡眠剥夺...
而且桂海潮36岁就已经是北航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并且还发表过几十篇SCI论文...
总而言之,就是身体条件吊打我们,脑子转速吊打我们,还是那种望尘莫及且全方位的吊打...
至于说他励志,那是因为桂海潮的起点,是在一座深山里,是一位不起眼的小镇做题家。
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镇,里面的居民去过省城、去过首都的,可能都不多。然而有一天,镇里的一个孩子居然要去宇宙了!
你说这励不励志?
不过...我今天想讲的故事,并不是关于桂海潮的。
因为这种大佬中的大佬,堪称六边形战士的人,离我们普通人还是过于遥远了一些...估计讲完他飞升上天的故事后,除了让我们感慨自己又在人间凑数了一天之外,无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。
所以我打算给大家讲一个在泥地里打滚的追梦故事。
主角的名字叫张雪。初中学历,没啥文化,也没什么背景,有的只是一辆被转手了N次的破旧摩托...
以及一个想进车队的梦。
01
现在,让我们把时间往回拨上17年,回到2006年的一天上午。
当时一个身穿蓝色外套、戴着头盔的小青年,在某个大院里拦下了湖南卫视《晚间》节目的记者。
这位蓝衣头盔小青年,就是故事的主角张雪,年仅19岁。
而《晚间》是当时湖南卫视一档反映百姓生活的节目,只要观众投稿素材有趣,节目组就会带上摄像师前去拍摄采访。
张雪在大院里拦下《晚间》的记者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想让他们拍一下他的车技,好通过电视这一途径,进入当地的摩托车队。
张雪从小就喜欢摩托车,他的梦想是:将来有一天,能开着自己的摩托车去参加专业比赛。
而参加比赛的方式一般有两种。
一种是自费,就是自己买车,自己请教练,还有租专业的练习场地。好处显而易见:VIP一对一,能获得专业且高密度的指导。
但坏处是:你得有钱,而且得有很多钱...
可是,张雪没钱。
他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,十岁时他跟妹妹就被迫独立生活了。所以张雪要想参加摩托比赛,那就只有进车队这一条路。
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,张雪其实已经不止一次联系《晚间》了。
据节目组介绍,张雪平时有事没事就会给他们打电话,死缠烂打地要给他们表演自己的摩托车绝技...
但其实,早在张雪拦下记者的前一天,《晚间》节目组就已经给过张雪一次机会了。
不过那时张雪的表演,主要还是以翻车和卡壳为主...
偶尔也会表演一下单脚立定摆车头,试图把舞狮的动作,融入特技之中...
拍摄期间,张雪有一次反复出错时,记者还打趣地调侃道:
到底是你的摩托车老了,还是你的技术没过关啊?
只见张雪略有一些尴尬和局促,摇了摇头后,他给自己找了个借口:
于是当天的拍摄,就草草结束了。
记者压根就没想到24小时之后,这个小青年居然还有脸重新找上门来?
而且他开口就是求节目组再给他1个小时,因为他觉得昨天拍的那些,只展示了他三分之一的车技,还远不足以帮助他进入车队。
但《晚间》也不是什么专门搞梦想扶持的节目,对吧?
人家也有很多其他正经采访对象在排队。而且那天节目组是打算要去100多里外的山村去采访的。
节目组本以为在告知了去意之后,张雪能够理解,并接受现实。
没想到,他只愣了一会儿,便丢出一个出乎意料的回应——
头大的节目组,完全搞不懂,如果张雪那么想进车队的话,为什么不直接去找车队,而是来找他们呢?
张雪回答说,因为《晚间》是块很好的敲门砖,收视率高,播出之后,肯定能有不少车队看到。
而且上过电视跟没上过电视,去找车队,效果差别是很大的...
而且张雪也坦言道,知道自己这样死缠烂打,非常不要脸...
但为了进入车队,他愿意低头这个头——
不过,紧接着扎心的问题来了...
节目组问:万一播出之后,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,甚至起到了反效果呢?
张雪的回答很简单:比起失败,他更怕后悔。
最后,张雪用近乎哀求的口吻,再次向《晚间》索要一个机会——
但《晚间》节目组还是本着以工作优先的原则,拒绝了张雪,然后上了自家的面包车,向山里的采访对象驶去。
02
当面包车在山间公路行驶了1小时之后,《晚间》的记者突然发现车的后方,漂出一个眼熟的身影。
透过后视镜仔细观察,果然就之前那个拦着他们索要1小时的张雪...
只不过,此时的张雪脱掉了蓝色外套,换上了一件看起来比较厚的灰绿色夹克。
然而开车的司机看到张雪这样追上来,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——
别吓我啊!
司机这么感慨是有道理的。因为此时追上来的张雪,其实已经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了...
《晚间》去采访的这条山路,不仅是崎岖陡峭,一路上阴雨绵绵,时不时前面的弯道里,就有一辆车冒出来。
事实上,就在路上一个弯道时,张雪几乎是跟一辆迎面驶来的泥头车擦身而过...
当时只要不小心打个滑,这世上,可能就少了一个叫张雪的人。
也正因为这个过弯,吓得节目组全车人一身冷汗。
于是在下一个加油站,记者赶忙上去劝说张雪,不要再继续这种危险的纠缠!
但是没辙,面对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,怎么劝说都是徒劳的。
张雪翻来翻来覆去,就是一句话,且言语间,还夹杂着一丝可怜的哀求...
最后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,节目组只好无奈地同意他慢速跟在后面,一同前往。
而且反复告诫他,一定要注意安全!
但张雪心里,早已把这个跟随的许可,当做是同意给他1小时的许诺,立马喜出望外地溜出去等待。
进入马路时,还刻意压了身,秀了一把过弯的技术...像个快乐撒奔的小孩。
之后的山路,依旧阴雨绵绵。但张雪似乎被兴奋冲昏了头脑...
他的车速不仅没有慢下来,还时不时地故意给节目组秀一秀他的绝活。
比如明明被寒冷的风吹红了脸颊,但张雪却硬要逞强说是被雨打的...问他冷不冷,他说不冷...说他衣服湿了,全湿了,他说没关系,等下再买一件来换...
而且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,还突然立起身来——
作为一个也算年轻过的人,我非常能理解他这些举动的意图。
他就是在炫!但这种炫,并不是贬义的,而是在得到机会后,一种控制不住想要展现自己能力的冲动。
所以当记者问他,为什么要站起来时,他只是简单简单地回了句:
坐久了,就要站起来。
然后还特意踢了踢腿,主打一个从容不迫...好像拼了命,也想把前一天表演丢掉的脸,给捡回来。
03
100多里的山路,一辆车,一摩托,足足跑了3小时。
当到达采访地点时,张雪就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。好像在期望不久之后,能够重新站在摄像机前,一雪前耻。
采访完后,时间已经已经是中午两点半。
一起吃饭时,节目组才注意到张雪全身上下,早已被泥水打湿。于是打了盆热水给他洗把脸,顺便刷下衣服。
在刷衣服的过程中,张雪因为节目组的热情帮助,反而变得不好意思起来,说自己像是个无赖...
这是张雪第一次,在没有包袱和负担的情况下,放松下来跟节目组坦诚交流。
所以节目组趁机问了一些比较交心的问题——他为了进车队,这样奋不顾身值得吗?
张雪回答说,只要能进车队,他什么苦都能受,只要给他上场。
接着,节目组又把之前那个“如果没进成”的问题搬了出来。
在第二次提及这个话题时,张雪没像之前那样,只是空谈一些后不后悔的鸡汤。而是给出了一套较为现实的折中办法——
虽然这种强加自己梦想给孩子的话,现在听起来多少有些刺耳。
但张雪在笑着说出这番话时,我看到的,其实更多的是——
他对自己梦想的执着。
吃完午饭后,节目组又要赶往附近的另一个采访点。为了不让张雪在雨天里来回奔波,他们决定让张雪在一个饭店先休息一下,说是等采访完后,再回来找他。
结果节目组才没离开多久,张雪就给记者发来了一条彩信——
说自己从没在湿地里练习过(先找好一个台阶),现在正在努力适应(可能没休息,而是在做准备练习)。他反复解释自己不怕苦,就怕不给他机会。
紧接着,后面又发来一段独白,解释这个等机会对他来说,是何等的重要?
从字里行间,不难看出他一个人在等待时的焦躁与不安。可能是因为害怕节目组把自己甩了走掉,他不断地在重复自己的梦想。
其中有一点我非常佩服的是,他并没有用自己的身世来卖惨和绑架节目组。他只是一而再,再而三地恳求节目组——
给予他1小时来证明自己。
然而记者们在这次的采访过程中,忙得团团转,根本没空回他。
结果他真的怀疑自己是被节目组甩掉了...
虽然后来发的短信里,满是张雪的猜疑与绝望,但他仍然保持着谦卑的态度,没有抱怨和指责。
当然,最后焦急得按捺不住时,张雪还是不可避免地用上了道德绑架...
只不过,他是以粉丝的身份,来绑架《晚间》节目组的——
04
下午四点半,节目组终于采访完毕,终于可以抽出一小时给张雪了。但这时,天却下起了大雨...
张雪在湿滑的地面上表演了一会后:地面太窄了,而且不平。
表情一脸无奈,放下的双手显得有些灰心丧气。
于是大家决定等雨小一点之后,再找个地方接着拍。
可是一小时过去了,天公好像就是要跟张雪对着干,雨反而越下越大。看着这湿漉漉的场地,张雪一脸的愁容...
但不知记者是不是在故意激将他,随口问了他一句:怎么了,玩不起?
张雪只是反射性地回答:不是玩不起...
然后就没再说话了。因为一旦辩解说出口,那他就输了。
过了一会之后,雨势没有任何变化,张雪只好无奈地趴在摩托车头...
因为天气实在过于糟糕,他第一次在镜头前,表现出了那种认命的无奈——
毕竟他低声下气且拼了命换来的机会,结果却那么不堪地败在了一个他无法左右的条件上。
之前那股死缠烂打的无赖劲,也在雨水的倾泻之下,变成了无言的寂静。
可就在这时,记者的一句话,重新点燃了张雪的激情。
我不清楚当时的记者是不是觉得,如果张雪在这里认输了,那他们之前所拍摄的素材和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及精力,就都白白浪费了?
总之,记者看着颓废的张雪,开口鼓励道:
因为记者这句话,张雪决定破罐子破摔,反正就是最后的机会了。
尽管天公不作美,但有机会总比没机会好。如果不表演就结束的话,那之前的种种付出又是为了什么呢?
人生如舞台,登台演绎才是真正的精彩。
于是,张雪用一个短促的加速飞轮,开启了他的雨中车技表演。
接着是各种如果被交警撞见,肯定要扣车的躺平骑行术...
还有无视车头,纯手工的车轮运动轨迹控制...
或许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找到了感觉,张雪提议节目组跟他去他在乡下的一个练车场,因为那里地形可以充分展示他的车技。
节目组估计也是觉得,反正都走到这一步了,干脆送佛送到西。于是陪着张雪又在雨里奔波了一个多小时,到了他口中那个练车场——
其实就是江边的一个小沙洲...
可张雪仅在这个车场,表演了几个高空飞车的动作后,意外来了。
他骑着摩托趟过一个水坑时,摩托的发动机先是冒起了不祥的白烟...
然后再经过一小土丘时,摩托突然熄火,将张雪抛了下来,摔了个狗啃泥...
倒下的张雪,并没有查看自己的是否受伤,而是第一时间,走向自己的摩托车,看它是否还能继续表演。
记者问他是否经常摔跤时,他非常自豪地说:经常摔,因为技术是摔出来的。
并且热情地给记者展示了他身上各个地方的伤口...
他说这些伤痛,跟梦想比起来,一点代价都不算。他还说自己足够坚强、足够勇敢,特别能吃苦。
张雪从2004年开始练车,一年365天,有两百多天都是在练车,因为他发过誓,要做最棒的摩托车赛手。
可即便张雪本人能折腾,但并不代表他的车也能经得起折腾。摩托先是冒烟,之后又是栽倒,等张雪将其扶起来时,任由他怎么摆弄,摩托车都无动于衷。
最后只好无奈地说了句——它生气了,罢工了...
苦苦的恳求、三小时的山路、焦躁不安的等待、瓢泼大雨,在经历过这些之后,好不容易换来了一个表演的机会。
这时最好的伙伴,却歇菜了...
在他一遍又一遍地踩着油门的动作里,不甘、无奈、忿恨、憋屈等情绪,最后只化成了四个字——
经过一番折腾后,车子还是没能启动,此时温度也随着天色的暗淡,开始变冷了起来。于是为了保暖,张雪拿起了那条被反复拧干过好几次的外套。
穿上衣服的那一瞬间,张雪打了个寒颤,并叹了一口气。
旁边的记者问他,是不是觉得冷?
他顺势抬起左手擦了擦眼睛,并说道:这样就能暖和一点的,你不知道?
从这个角度,我们不知道他擦的是眼泪,还是附着在脸上的雨水,抑或两者兼而有之。
最后,张雪的摩托车到底有没有重新发动成功?我并不知道。不过这期视频,倒是被《晚间》给播了出来。
视频的结尾处,张雪披着他那件湿漉漉的外套,驾驶着摩托徜徉过草地上崎岖不平的水洼。轮胎所过之处,纷纷溅起高耸的水花。
张雪,在他19岁的那年,给观看那一期《晚间》的观众,留下了两句话——
有梦想,就去追
因为勇敢,我的人生更精彩。
05
17年后。元旦刚过,2023年伊始,赛车圈里便不断迎来重磅消息。
首当其冲地便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达喀尔拉力赛。这场远在大洋彼岸的长距离越野耐力赛,也被称作“勇敢者的游戏”。
与往年不同的是,这次比赛总里程达8531.4公里,路况更难,长度更长。对车手和车来说,都是极大的挑战。
不过今年摩托车组的比赛,对于中国车迷来说,有些特别。
因为以往看摩托车组的比赛,都是一些外国的厂队。但今年不一样了,在沙特阿拉伯,这个沙漠的国度,中国车迷将见证历史!
这一次比赛迎来了纯中国国产车队——凯越厂队的参赛。
这是第一次完全由中国车队、中国赛车组成的参赛阵容,他们将与全球顶级的摩托车厂商,在达喀尔上面直接竞争。
在赛事直播过程中,有个镜头给到了一个圆脸男人...
这张脸是不是有点熟悉?他就是前面故事里的张雪。
不过,弹幕里的粉丝们,更愿意称呼他为张总,因为他就是前面提到那个凯越厂队的老板。
17年里,时间变了、空间变了、外貌也变了...
但不变的,是那个十几年前就已承诺下的心愿...
《晚间》的那期节目播出后,张雪接下的故事,可以用下面几行字来概括——
19岁,进入车队培训,并开始参加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;
21岁,进入摩托车企业工作,仅用3年时间从小职员晋升为工程师;
22岁,接受CCTV采访,蒙眼将发动机零件组装成成品;
25岁,因为年轻气盛和对摩托的理念不同,而与前老板分道扬镳;
26岁,开始投入摩托研发,并励志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旅行摩托车,且没有之一;
36岁,带领凯越厂队参加达塔尔拉力赛,并且顺利完赛...
简而言之,那个19岁的少年,在电视上许诺的梦想,实现了。
(不过张总,好像又立了新的flag)
尾声
张雪上电视的故事,到这就讲完了。
但说实话,刚看完张雪的这故事时,我曾一度哽咽着不知道怎么去表达...它对我的撼动。
首先它肯定是一个追梦的故事。只不过在当下,如果我还继续鼓吹着让大家去追求梦想,那多少有些不合时宜...
而且它还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故事。那种意气风发、热血激情,好像只属于他们十几岁的年龄。而我们大多数人,早已被定了型...
此外张雪的故事,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。如果没有《晚间》记者的拍摄与支持,或许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...
所以在这,我并不想鼓励大家都去追梦。
反而,我希望的是:祝大家能够像张雪一样,找到一个即便低声下气、死缠烂打、奋不顾身,也要去实现的梦想。
因为梦想,是生活的希望!
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
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酷玩实验室(ID:coollabs)
如需转载,请后台留言
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
酷玩实验室视频号
热点视频推荐↓↓↓
为梦想点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