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怕七月半晴,就怕七月半雨”,明天七月半了,下雨有啥说法?
农历的七月份,在我国民间也被称之为“鬼月”,而在这个月中,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就是中元节了。
(资料图片)
在北方地区对中元节可能不太重视,但是在南方地区它是和清明节一样重要的传统节日,甚至在有些地方中元节比传统的春节看得都要重要。
如今中元节(8月30日)就要到了,而在农村有一句老话“不怕七月半晴,就怕七月半雨”,而七月半就是中元节的一个俗称,那中元节这天下雨有什么说法呢?当天下雨好不好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中元节有哪些习俗?
这里小编说一说自己家乡中元节的习俗,在我的家乡中元节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,丝毫不亚于过春节。
每年到了中元节前夕,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会纷纷返乡。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了,然后就要准备“接老客”。
一般都是在七月初十当天的傍晚,家家户户准备好丰盛的水果、面包、饼干、酒水、纸钱和鞭炮等,然后去祠堂里面祭祖,这个也称之为“接老客”。
民间的一种古老的说法是在这一天,阴间鬼门大开,会放出所有逝去的亲人,相当于是阴间的“春节”,他们就可以回到阳间去看看子孙后代。因此在中元节期间,还要每天做好吃的来招待他们,也称之为“供老客”。
而且和平时对先人的祭拜不同,在“七月半”祭祖时,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,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,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,每日晨、午、昏,供三次茶饭。
另外我家乡还有个习俗,就是在中元节当天还要“送老客”。这个很多地方都有,一般都会在当天“烧包”。但是我家乡却还要制作粽子,这在很多地方都没有的习俗。包好粽子以后,就把它当成是供品用来“送老客”。
当然了我国各地的习俗也是有差异的,因此过中元节的习俗也就不尽相同了,就连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。
“不怕七月半晴,就怕七月半雨”,是什么意思?
它的字面意思是说,在七月半中元节这天是晴天没有什么好担忧的,但如果当天下雨了,那就不是好事了,农民就担心这一天会下雨。
在过去民间这种说法流传很广,在有些地方还说成是“不怕七月半的鬼,就怕七月半的水”,而这里的“水”就是指下雨,也就是说中元节虽然被称之为“鬼节”,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,但如果当天下雨那就很让人担忧。从这也看得出来,古人是不期望中元节下雨的。
那为什么在七月半这天下雨就如此让人担忧呢?这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:
①七月半当天下雨,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。
这个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,在民间就有“七月半雨淋淋,阴雨连绵十月半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七月半中元节当天下雨了,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,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。
很明显,在七月半后虽然一些粮食收获了,但也有很多的粮食还没有成熟,此时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,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,当然了对农民的生活也有影响。
②对农业也不利,预示着粮食产量不高。
在我的家乡有一句谚语“七月就怕连阴雨,秋老虎在也枉然”,说的就是在农历七月份如果持续持续的阴雨天气,那么后面即便是出现秋老虎,粮食的产量也不高。因为这样就满足不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和热量,结果就是导致秋收不好,这是农民所担忧的。
农民担忧不无道理的,因为七月十五出现下雨天,那么预兆的是“阴雨连绵十月半”。
③不利于七月半中元节的习俗。
在中元节期间的习俗很多,其中民间俗信行为中,最为突出的是烧纸。据传说,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,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。
同时在七月十四,或者是十五当天晚上,还要在门外焚香燃炮,同时“烧包”(也叫“荐包”)。如果在当天下大雨了,就不利于这些民俗活动的展开。如果才刚开始烧包,就下起大雨了,肯定会认为这样不是好兆头的。
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, 所以在民间就一直都有着“七月半宜晴不宜雨”的说法,在有些地方以前还有“七月十五定旱涝”的说法,人们认为,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时候下雨多,预示后期也雨水多,这样不利于后面农作物的成长和收获,容易影响产量和质量。